:::
» 回首頁» 環保業務 » 空氣污染防制» 逸散性污染管制 

逸散性污染管制

環境部設置分佈於全台灣各地的空氣品質監測站的監測資料分析,造成台灣地區空氣品質不良的因子中以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及臭氧(Ozone)兩項污染為最嚴重。 由宜蘭及冬山二處自動空氣品質監測站監測資料分析顯示, 懸浮微粒已成為近年來空氣品質指標(AQI)中影響最大的因素。 懸浮於空氣中的粒狀污染物主要是受人為機械式的擾動(如車輪之壓碎輾細及揚起等), 或受到風速超過約3.5 m/s之風吹而揚起,並向四周傳播逸散。 顆粒較大受風吹揚起後短時間內將可落至地面形成所謂的「落塵(Dust Fall, DF)」,顆粒較小者揚起後隨風飄逸, 懸浮於大氣中形成所謂的「總懸浮微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一般TSP內約有一半以上屬於危害人體較嚴重的PM10(即粒徑小於10μm)。

歷年來宜蘭縣內逸散性粒狀污染物之污染來源可歸納下面幾類:

  • 營建工程揚塵。
  • 料堆堆置揚塵。
  • 裸露地表風蝕。
  • 未舖面道路之揚塵。
  • 重機械活動之揚塵。
  • 卡車運輸等之車行揚塵。

各類污染源中,營建工程興建或折除作業、裸露地無論裝載或卸放作業及土砂或岩石相互碰撞或由落下時之衝擊均易產生大量粉塵;而運送骨材車之搬運作業,在行駛中所排放的煙塵以及捲起道路之砂塵,亦均會產生大量粉塵。因此,為有效控制前述逸散粒狀物污染,本局已積極輔導污染源管理者採取各項污染防制措施,以減少環境污染,營造宜蘭優質生活環境,目前配合相關空氣污染管制計畫已執行下列各計畫,針對轄境內之逸散性污染包括營建工程、裸露地、河川疏濬工程、砂石場等進行全面性查核與建立資料庫,積極研擬逸散性污染源之污染減量措施與實質綠化作業,有效掌握宜蘭縣轄內逸散污染現況及改善情形,並藉由輔導作為進行裸露地實質綠化工作,期能於最短時間內展現具體污染減量成果。